星空小说 女频言情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无删减全文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无删减全文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葡萄熟了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行,我给你打出来,最迟后天就能完事。”三大爷答应下来。做个不麻烦的零件,就能得几斤猪肉干,傻子才不愿意。见三大爷家快吃晚饭了,李复兴便起身离开。现在大家都缺少粮食,留在别人家吃饭,就太不懂事了。“老头子,你看这肉干多漂亮。”三大妈脸上堆满笑意,这可比家里那块老熏肉好多了。三大爷道:“是挺好,收起来,招待客人用。”......到晚上八点多,李强刚等人中午回到了李家庄。老支书带人去查收。“这红薯成色都好的很,支书您看,个头都这么大,总共两千五百斤,没问题。”他们挨个打开麻袋,把红薯都查了一遍。“好,好!”老支书脸上露出喜悦神色。李强刚道:“二十一叔说,让咱们快些去把剩下的四千五百斤给拉回来。”在场众人一阵狂喜,两头野猪就换了七千斤红薯...

章节试读

“行,我给你打出来,最迟后天就能完事。”三大爷答应下来。
做个不麻烦的零件,就能得几斤猪肉干,傻子才不愿意。
见三大爷家快吃晚饭了,李复兴便起身离开。现在大家都缺少粮食,留在别人家吃饭,就太不懂事了。
“老头子,你看这肉干多漂亮。”三大妈脸上堆满笑意,这可比家里那块老熏肉好多了。
三大爷道:“是挺好,收起来,招待客人用。”
......
到晚上八点多,李强刚等人中午回到了李家庄。
老支书带人去查收。
“这红薯成色都好的很,支书您看,个头都这么大,总共两千五百斤,没问题。”他们挨个打开麻袋,把红薯都查了一遍。
“好,好!”老支书脸上露出喜悦神色。
李强刚道:“二十一叔说,让咱们快些去把剩下的四千五百斤给拉回来。”
在场众人一阵狂喜,两头野猪就换了七千斤红薯?还得是复兴啊,有关系就是管用。
“那你们明儿个接着去,多带几辆推车,争取一次就拉回来。”老支书安排。
以免夜长梦多。
带回来的红薯被放在食堂仓库里,为了防止老鼠糟蹋,放了不少老鼠药和捕鼠夹,还安排了人专门守着。
老话说的果然不错: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之前他们眼看着村里的粮食一天天见底,心里都慌张着。
“支书,咱们要不再找个机会上山一趟吧?”有人开口问道。
这七千斤红薯勉强够吃,但并不保险,最好再弄个一两头野猪回来。
“再说吧。”
有了粮食能过下去,老支书就不想让大家再冒险,野猪虽然是猪,但可不好惹,昨天要不是他们带了枪,说不准就有伤亡了。
......
第二天一早,李复兴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拼夕夕的秒杀区。
今天变成了十斤牛奶。
这可是现在有钱都难买的好东西啊!
不但价格昂贵,还需要牛奶票,而且牛奶票非常稀缺。
李复兴赶紧花一分钱秒杀下来,十斤牛奶分了二十瓶,一瓶半斤,就放在背包中。他取出一瓶看了看,没有什么信息,有点像三无产品。
就这么一瓶,最少得七八块钱吧。
现在最贵的还是麦乳精,半斤一罐的,都要二三十块钱,简直是顶级奢侈品,是走亲访友最有排面的礼物之一。
李复兴看了看自己的房子,想着重新装修一下,搞的好点。
人这一辈子,不过是吃穿住行四件事,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肯定想住的也好点。要是可以的话,他很想在家弄个厕所。
外面的公厕,他很不习惯。
他这房子不小,隔出一小间来做卫生间,既可以如厕,也可以洗澡。
不过他不认识这方面的人。
但也没啥,有事找三个大爷就对了。
李复兴洗漱完后,便拿了几个鸡蛋,来到后院的二大爷家。
二大爷正坐在桌前啃窝头,家里不上班的人,是没有早饭吃的。现在这年月,一天能吃两顿饭已经很好了。
“二大爷,吃饭呢?”
“复兴啊,啥事啊?”二大爷有些意外的看向李复兴。
李复兴把鸡蛋递给二大妈,道:“二大妈,这些鸡蛋你们留下吃,我有点事找二大爷。”
二大妈顿时眉开眼笑,忙不迭接过鸡蛋:“好,你们说着。”
既然找她老头子办事,那这些鸡蛋收的也安心,便赶紧把鸡蛋收到了柜子里。所以肉蛋肉蛋,在很多人眼里,鸡蛋跟肉的营养是相似的。
“二大爷,您认识会装修活的人吗?”李复兴直接问道。
二大爷有些惊讶:“隔壁街道有一个,咋的,复兴你要装修房子?”
自己没记错的话,李复兴家的两间房子应该没问题,还能继续住吧?这年月,大家都节俭惯了,只要还能住人就不会折腾。
李复兴点点头:“对,想把房子好好弄弄,您也知道,我老大不小了,马上找对象结婚,这才......”
二大爷微微颔首,明白。
这的确应该弄弄房子。
“等等上班的时候,经过他家,我帮你叫一声,让他来咱们院跟你谈,今天不用那么早去厂里吧?”
“嗯,我今天不去都行,麻烦您了。”
二大爷一听心里顿时羡慕起来,干采购就是好啊!
“得了,我现在就走吧,你在家里等着。”
说着二大爷拿着窝头和饭盒就出了门。
李复兴没等多久,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便被二大妈带进了院子。
“复兴,这位就是张师傅,你们谈。”
“好,谢谢二大妈了!”
李复兴摸出一包大前门香烟,拿出一根,递给张师傅:“麻烦您了张师傅,抽根烟。”
张师傅笑道:“这有啥麻烦的,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还得谢谢你们赏口饭吃呢。同志,想怎么弄,有想法不?”
李复兴便带他进屋,把想法跟他说了说。
第一步,先把这不平整的地面弄一弄,水泥或者地砖都可以。
接着要让屋里更亮堂些,所以窗户要大一点,或者另外开一个新的,墙壁也得粉刷一下。
“吊顶能做吗?”李复兴问道。
“这必须的,不是难事,主要看你想用啥材料。”
李复兴思量片刻,道:“要轻质材料,风格明亮些。”
张师傅点点头,大概明白了李复兴想要什么风格,要明亮为主。
后面便是做卫生间了。
“这得铺一条排污管道,成本有点高,而且得跟街道办报备一声。”张师傅说道。
“这没事,张师傅您尽管干就是,算算大概要多少钱。”
既然东家都发话了,张师傅也不再多说什么。
“包工包料,就收你三百五十块吧,主要是你要的材料贵一些。”张师傅解释道,“比如明亮风格的地砖,就不便宜。”
“还有卫生间的排污管道,也要不少钱。”
“好,我先付两百,剩下的完工结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干?”这价格倒也在李复兴的预料中。
“随时可以找人开工,主要还是看你这边,得把屋里的东西先安置好。”
“那就明天吧,这些东西我会先放在一个房子,你们弄好一间,就把东西挪过去,再弄另一间。”
“你们规矩我也知道,包一顿午饭,就在后院二大妈家,我会安排好的。”
“好,没问题!”张师傅最喜欢这种爽快的东家,不计较也不拖拉。

李复兴谢过邻居们,便回家提了十斤小米到二大妈家,还把剩下的鸡蛋和大白菜都一并拿了过去。
张师傅那边一共四个人,干的都是体力活,吃不饱肯定不行。
按照如今的粮食定量,干重活的人,每天需要一斤左右的粮食,但现在这年月,不可能真的吃到一斤粮食。
自己对门的三大爷,每天顶多也就吃七两,再多吃,家里其他人还吃不吃了?
实际上要是真放开肚子吃,别说一斤,就是两斤他们也能吃得下,这年代没什么油水,大家吃的也就多,不跟后世一样,很多人吃一点就饱了。
张师傅他们是吃一顿午饭,所以李复兴按每人六两的量算的,算是非常实在了。
“吃这么好啊?”二大妈瞪大眼睛。
小米虽然比不得精米之类的,但也是很好的粮食了,顶饱。李复兴竟然给他们每人六两,还有鸡蛋和白菜。
她家可不敢这么吃啊!
这弄得她都想让家里老大去学装修了。
李复兴笑着说:“得让人家干活的吃饱肚子不是?”
十斤只够吃个四天左右,等等问问张师傅要干几天,不够的自己再从拼夕夕买点补上。
不多时,张师傅就带着人来了,材料工具也都带着。
李复兴迎上去,给他们一人散了一根大前门。
“张师傅,麻烦你们了,中午你们就在二大妈家里吃,虽然吃不那么好,但肯定让你们吃饱,完工的时候,我请大伙吃肉。”
张师傅等人都笑道:“能吃饱就行,麻烦东家了!”
这年月,能填饱肚子就行了,要什么吃好?
再说了,人家东家还说完工请大伙吃肉。
肉啊!
一想到吃肉,就有人忍不住吞口水,已经好几个月没碰过肉了。
这东家还真是大气,不像有的人,连咸菜都得按根给,多吃一口好像就要了他的命似的。
“大概得干多久?”李复兴问道。
张师傅盘算了一下,说道:“应该七八天左右,最多不超过十天。”
李复兴点点头。
寒暄完之后,张师傅他们就着手开始干活,李复兴看了一会,也不再打扰。
到中午的时候,李复兴就拿着票去国营饭店吃饭,他也懒得去厂食堂了。
穿越回来可不是为了吃糠咽菜,体验艰苦生活的,该享受的时候就要享受,只要不太过分就行。
国营饭店的工作人员果然跟听闻的一样,对人爱搭不理的,这服务态度要是在后世,饭店不出一个月就得关门。
但李复兴却没看到那句无故不得殴打顾客的话。
事实上这句话是八十年代才在国营饭店流传开的。
现在虽偶有口角争执,但还没那么严重。
张师傅等人都在二大妈家吃饭,纷纷赞叹东家大方。
“干活的时候都仔细点。”张师傅对其他三人说道。
“师傅,我们心里有数,您放心就是。”
这么大方的东家,可是很难遇上的。
吃过饭后,李复兴前脚回到四合院,后脚三大爷就赶了回来,带着已经打造好的零件。
“复兴,东西都在这,你检查检查。”
李复兴挨个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
“谢谢三大爷了,孙师傅是要鲜肉还是干肉?”
“这个都行,只要有肉就行,哪里还能挑肥拣瘦的?”三大爷笑着说。
“行,那您等等,我出去一趟。”
想到大家对油水的渴望,李复兴还是决定从拼夕夕里买一斤肥肉居多的猪肉出来。
等了没一会,李复兴便提着一斤肉回来了。
三大爷吞了口口水。
这是很多人做梦都想的肉。
他接过李复兴手里的肉,便匆匆回了轧钢厂,把肉交给老孙。
家里已经两个多月没吃过肉了,他昨天在厂里吃了点野猪肉,虽然就一两口,倒也算尝味了。
“老周,以后有这好事还喊我。”
三大爷撇了撇嘴。
拿到手摇水泵和钻杆的李复兴,正准备回李家庄,便看见李大力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来了,他们有人赶牛车,有人推推车,有些鬼鬼祟祟。
“大力,怎么突然来城里了?”
“二十一叔,我们打了头鹿,你看看......”
李复兴看了一眼。
好么,梅花鹿!要放在后世,这几个高低得进去蹲个十来年,这是头成年鹿,得有一百多斤。
“鹿角呢?”李复兴问道。
鹿血没了很正常,打死之后,得赶紧放。鹿血大补,倒可惜了。
除了鹿血之外,鹿角也是很好的药材,难不成你们都割了?
“那玩意儿带着不好装,所以就割了,在我家放着呢,二十一叔,你要?”
“当然要了,等回村的时候去你那拿,你们这是什么情况?”李复兴见他们一个个鼻青脸肿的。
打个梅花鹿还能弄成这样?太菜了吧?
李大力等人都支支吾吾的。
“家里揍的。”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家里知道他们偷偷进山,二话不说就揍了一顿。
李复兴无言以对。
过了片刻,他才问道:“想卖钱还是换粮食?”
村里这种给他送业绩的行为,他自然不会拒绝。
“换粮食,但除了红薯之外,还有别的么?”
来之前老支书已经叮嘱过,换粮食。
要是偷偷打的,那他们几个可以平分,但既然被发现了,就得归集体所有,没什么好说的。
“土豆吧!”李复兴提议。
土豆也很便宜,价格只比红薯高一点,一分钱一斤。这头梅花鹿,他可以给李家庄三千斤土豆。
“行,就土豆吧。”
红薯吃多了,爱放屁。
“你们来的也是时候,一块把东西给我捎回去。”李复兴指了指手摇水泵和钻杆。
李大力几人看过去,不知道是什么。
“这是啥?”
捎回去也不难。
“水泵,说了你们也不明白,帮我带回去就行。”
李大力几人也不再多问,把那些东西搬到牛车上,然后跟着李复兴往轧钢厂去。
到轧钢厂附近,李复兴指了指一处角落:“你们在那等我。”
村里人有个优点,就是听话,不会多嘴问问题。
李复兴扛上装在麻袋里的梅花鹿,便走进钢铁厂。看门大爷虽然不知道里面的什么,但看这架势肯定是给厂里弄的物资,便直接放行。
路上,李复兴碰见了一样是采购物资回来的同事。
看对方面带愁容,似乎是收获不佳。

“儿子,爹走了!”
“你今年满了18岁,爹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去追求!”
“老徐家的女儿爹也帮你定好了,过两年你们就结婚,这四合院你住着,桌上还有200块钱。”
“愿儿子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
李复兴拿起桌上的字条,有点没回过味儿来。
他打量了一下周围。
老式的四角柜,饭桌上扣着的洋瓷碗,墙边的水龙头和铁盆,门外还堆着煤球......
一股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前一秒李复兴拿着智能手机,享受5G时代,下一秒他就来到了60年代的四合院?
今年18岁,刚进了轧钢厂做采购员。
而且,还来得及和爹见一面,爹就潇洒的跟着一个寡妇跑了?
李复兴他娘死的早,他爹把李复兴拉扯到成人,给李复兴弄进轧钢厂工作,就连对象都安排妥当了。
北平城里的四合院。
200块钱,在60年代也是笔巨款。
把儿子成家立业的事都交待的明明白白,老人家拍拍屁股,和小寡妇去过幸福生活,该说他爹是有良心,还是没担当?
嗯......
“尊敬的顾客,拼夕夕商城欢迎您!恭喜您,太幸运了!无需助力,您可选择一件商品,免费带走......”
一阵眼花缭乱的快闪。
最终,画面停止在了0.01这个数额上。
想起来了!
李复兴就是帮表妹砍一刀的时候,点击表妹发过来的分享链接,穿越到了60年代。
看着无比熟悉的界面,李复兴一阵牙疼。
砍一刀!
我砍你妹啊!
谁不知道这一分钱砍下去,会变成金币,金币变贝壳,贝壳变钻石......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干脆,咱直接给你一分钱得了!
“余额不足,无法支付,请充值!”
李复兴就这么一说,商城还真回应了。
果然,60年的拼夕夕都变得淳朴,老实。
桌上20张工农大团结,在诱惑着李复兴。
这个年代,物资紧缺。
钱还不是万能的。
“真行的话,充10元进去,不行就当我给智商充值了。”
李复兴抽出一张。
事实证明,真行!
商城立马充值完成,还按李复兴的安排,直接付了1分钱,完成了砍一刀。
没有套路!
没有陷阱!
桌上出现了10斤上好的大白面粉。
再看看商城里的其他商品,东北大米,富硒鸡蛋,龙口粉丝,大白兔奶糖,棉布,呢绒......
二锅头,五粮液,哈德门,大前门,牡丹,中华......
标价也是朴实无华,市价!
但这个60年代的拼夕夕,它是真能砍一刀啊!
不玩虚的,突出一个实在!
李复兴心里顿时有底,这个年代,有的吃比什么都重要。
“复兴,吃了没?”
门外,三大妈的声音响起。
“还没呢。”
李复兴拉开门,本来门也是虚掩着没关上。
“三大妈吃了没?”
四合院里,还住着三位大爷。
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有,但道德绑架,有官瘾,精打细算的,暂时还没出现。
“你爸的事别往心里去,你年纪轻轻,在轧钢厂好好干,有啥不懂的的,问我当家的......”
三大爷是轧钢厂的老钳工,老员工了。
两家同在四合院的中院,面对面,三大妈热心肠,路过看见李复兴在,便想着过来鼓励几句。
“放心,没事。”
李复兴笑了笑,翻出米缸里的布袋子,里面是十斤多糙米。
受限于这个年代的碾米机,以及物质条件,米糠参着小石子,蒸饭前得选上半个小时,吃饭还得谨防磕牙。
如今李复兴有了拼夕夕60年代版,自然不用再吃糙米。
“三大妈,这点米你拿回去,你家几个孩子吃得多。”
“不用,不用!”
三大妈连连摆手,她家确实困难。
当家的在轧钢厂上班,挣得不少,但下面要养三个孩子,开销大的很,半夜饿醒是常有的事。
早上两个馒头,当家的要上班,吃一个,三个孩子分一个。
“我家还能凑合着过,你以后要娶媳妇,多存点钱。”
“娶媳妇不差这几斤米。”
李复兴家在四合院里,确实算好过的,要不他爹也不能放心的丢下李复兴,去和小寡妇过幸福生活。
“真不用。”
三大妈知道谁都不容易,以前有过不去的时候,她不是没向李复兴家借过,但现在还没到那么难的时候。
“复兴,你要真能匀出来点,去看看李寡妇家的那俩孩子。我昨晚起夜,听到那俩孩子在嚷嚷肚子饿,李寡妇大半夜的蹲在屋外抹眼泪。”
得!
四合院里除了三位大爷,还有一个寡妇。
李复兴仔细确认了下,从小到大没人叫过他傻柱,这才点点头,又和三大妈扯了几句家常。
李寡妇夫家姓郑,住在四合院的后院。
男人是厂里的生产管理员,待遇比三大爷还好,一家人过得不错。
但前几年,小郑下班后和工友喝酒喝死了,一家子顿时没了依靠。
上有两位老人干不了活,下有两个小孩嗷嗷待哺,都指望着李寡妇,这日子能好过?
送走三大妈后,李复兴便提着十斤多糙米,敲响了李寡妇的屋门。
“是复兴啊,快进来坐!”
开门的是李寡妇的婆婆,李复兴一直管她叫郑奶奶。
李寡妇不在家。
“郑奶奶,我就不进去了。”
李复兴就站在门槛上,和郑奶奶唠嗑两句,提了提布袋子送过去。
“家里的窗花昨晚被风刮跑了,还得请郑奶奶给我再剪一副,我重新贴上,就用这个换。”
把米放在郑奶奶脚下,扭头就走。
过年的时候,郑奶奶剪了两副窗花给李复兴家。
如今再要一副,没毛病吧?
“孩子,你倒是进屋喝口水......”
郑奶奶连招呼都没打完,就看着李复兴走了,打开布袋,看到里面的米,不由得有些老眼发红。
十斤多米,一家人省着点能撑一星期。
三天前,她家就断粮了,想办法向别人借,但这年头谁家有余粮?
别说一副窗花,就是十副窗花也换不来一斤米!
郑奶奶如何不明白,这孩子是在变着法子帮她家。
李复兴脚下生风,回到自己屋里,第一件事就是把窗上的窗花一把撕下来。
然后盘算了下。
他爹跑了,以后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便落在了李复兴肩上,也该回乡看看。
拼夕夕里砍一刀,带点好的给老人。

李老太太笑着说:“没有,出来消消食,今天跟你爷爷吃白面馒头吃的太饱了。”
李复兴也不拆穿她。
接着,李老太太朝屋里大喊:“老头子,还躺着干啥?赶紧出来帮复兴抬东西,就知道睡。”
“奶奶,东西不重,我自己就行。”
说罢李复兴便把采购筐直接抱起来往屋里走。
李老太太看见采购筐里的那匹布,吃了一惊。
咋这么多?
李老爷子连鞋都没穿好,就满脸笑容的跑了出来。
只要乖孙子回来,他就高兴。
“复兴,城里忙完了?来,爷爷帮你抬,咋这么大一匹布?”李老爷子看见那匹布,同样惊讶不已。
布有多难得,他们农村是最清楚的。
有些小孩甚至从出生以来一直光屁股,破衣服都没有。
一些偏远的地方,家里拢共就那么几套衣服,出去干活的人才能穿,待在家里的就只能光着身体,躲在床上。
“暂时没事了,这次应该能住个三五天,这是人家棉纺厂内部的东西,我买下来了,不用布票,不吃亏。”
老头老太太听到乖孙子要住三五天,顿时乐的合不拢嘴。
“不吃亏,咱们不吃亏。”两人连声附和。
这种好布,只要能买下,多花点钱也肯定是不吃亏的。
没关系还买不着呢!
李复兴把布拿出来,交给奶奶。
“让三婶给你们做两身热天衣服,再给旺财他们也做一身,看看能剩多少,到时候再说,等天凉了我再问问朋友。”李复兴说。
李老爷子说道:“该给你先做两身。”
李老太太点头:“你爷爷说的对,得你先做。”
李复兴摇摇头:“爷爷,奶奶,我有更好的,找裁缝做的中山装。”
领导们都喜欢中山装,因此中山装也被叫做领导装,很受年轻男子喜爱,也是目前流行的款式,不过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
李复兴当时是故意这么说,要不二老肯定让三婶先给他做衣服。
不过李复兴也不忽悠他俩,他是真准备做两身中山装来穿的。
“好,中山装好!”
这次老头老太太不再坚持了。
李老太太赶紧把布收了起来,晚点就叫杨梅过来。
“爷爷,这两瓶酒是给你带的,不能喝太多,对身体不好。”
李老爷子一看是两瓶茅台,顿时两眼放光。还是他乖孙子孝顺,不跟某个混蛋东西一样,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孝敬一下他们俩老人。
“好,爷爷就喝几口,过过瘾。”李老爷子赶紧保证。
接着李复兴又从筐里拿出红糖和牛奶,交给刚放好布的奶奶。
“奶奶,这是牛奶,您跟我爷爷平时喝点,给三叔家分两瓶,让旺财他们也补补,看都瘦成啥样了?”
布、酒,还有牛奶和红糖,都是农村很难见到的好东西。
这不是把城里的所有家当都带回来了吧?
“复兴,爷爷奶奶不愿意喝这个,你带回去。”
李复兴又推回去:“城里还有呢,我朋友有门路,您二老放心喝就是。”
“我还让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弄好之后,就把你们孙媳妇娶回来,到时候生几个重孙子让你们带。”
李复兴开始给爷爷奶奶画大饼。
别说,老人就喜欢听这个。
果然,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一听乖孙子这话,脑袋里接着就开始想象起来,其他事都抛到脑后去了。
“好,多生几个,奶奶给你带。”李老太太笑的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接着把红糖和牛奶先收了起来。
牛奶没见过几次,她看不出来好坏,可这红糖是她见过最好的,质地细腻,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个年月,国内还是很缺糖的。
到明年可能情况会好转一些,因为明年古巴领导人就要来访问了。
古巴产糖量极高,有世界糖罐的美誉。
为了支援同一阵营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糖的需求,我国会与古巴签订合约,每年进口几十万吨古巴糖。
从此,古巴糖便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大哥,大哥......”
门外传来旺财兄妹的声音,越来越近。
“把手洗干净。”李复兴对三个孩子说道。
尤其是旺业那家伙,手指缝里都是泥巴,看的李复兴眉头紧皱。
旺花还好点,就是喜欢啃手指头。
要是他们爸妈这么说,他们肯定敷衍了事,但大哥让洗手,他们可不敢应付,都乖乖排队等着。
李复兴舀了一瓢水,到果树底下,给兄妹三个洗手。
洗手的水,就顺便浇给果树了。
“大哥,你看,我洗干净了。”旺花举起小手,让李复兴看。
李复兴摸摸她的小脑袋:“好,进去吧,一会你们大奶给你们牛奶喝。”
里面的奶奶听见孙子的话,只得打开一瓶牛奶,每人在碗里分了一点。
顿时奶香四溢。
“喝吧,得念着你们大哥的好。”
又是老话,李复兴苦笑着摇头。
三个小孩子哪里喝过这么好喝的东西,很快就喝干净了。李老爷子喜欢酒,对牛奶没兴趣。
“把你们娘喊来。”李老太太一边收拾碗,一边安排。
......
村食堂中,老支书等人看着面前的土豆,喜笑颜开。有了这些土豆,在粮食收割之前,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
“你们打的鹿,就每人带十斤土豆回去吧。”老支书还是通情达理的。
这要是有人有意见,可就别怪他翻脸了。
李大力几人也不客气,立马就挑了十斤出来。
这是他们应得的。
“那些是啥?”老支书指了指一堆零件。
“不清楚,是二十一叔的东西,等等得给他送过去。”
老支书得知李复兴回来了,就准备一起过去,当面道个谢。
多亏了李复兴,给村里换了那么多红薯、土豆,要不他们李家庄早晚也会有人饿死。
李大力带着十斤土豆回家,可谓意气风发。
他是有资格意气风发的,毕竟给家里带回了十斤土豆。
“你烧包个啥?下回再偷偷上山,老子砸断你的腿!”李大力的老爹怒斥道。
再者说,一头鹿换回来了十斤土豆,你还烧包啥啊?像个二愣子似的,打到东西,直接带去城里,那就不用上交集体了。
李大力不敢跟自己老爹呲牙,就拿出省下来的肉包子,分成三份给了弟弟妹妹。
“哥,肉包子太好吃了。”
弟弟妹妹们吃完,还意犹未尽的使劲舔了舔手指。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
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
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
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
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
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
“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
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还得有一支钻杆。
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也不打扰他,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
到了黄昏,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
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
“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李复兴疑惑问道。
李德军嘿嘿一笑:“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就没拦着。”
不但老支书没拦着,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谁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多用点水算什么?
李复兴摇头道:“偶尔一次还行,以后就算了,容易让人记恨。”
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复兴说的对,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
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更不能搞特殊,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
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李德军也点了点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
“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李德军话锋一转。
这事李复兴最清楚,因此并不意外。
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无论打猎还是钓鱼,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
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只要有钱,资源就源源不断,不必那么折腾。
至于黑市的情节,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要不怎么挣钱?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
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
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哪有那么简单?太离谱了。
“对了,是该上山找点吃的。”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里的庄稼不够吃,还不知道上山找点,那肯定是脑子坏了。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
晚饭的肉,李复兴只吃了一点,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
没什么调料,只放点盐煮煮,好吃才怪了。
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
旺财、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
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发现奶奶蒸了馒头,还煮了鸡蛋。两位老人都吃过了,吃的粗粮窝头,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特地早起来吃的。
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当即装作不开心道:“奶奶,你们以后再吃窝头,我可就不回来了。”
见乖孙子发现,李老太太连忙道:“好,以后不吃了,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
真让乖孙子不高兴,以后不回来了,他们俩老人得哭死。
“大哥,大哥!”
旺财等人跑进屋来,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便懂事的退到屋外。
“干嘛去,回来。”李复兴喊道。
他剥去鸡蛋皮,把蛋清吃了,蛋黄留下。
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
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以后听大哥的话,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
“吃吧。”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
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怪噎得慌的。
“奶奶,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你跟老支书说一声,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最好带上牛车,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
一听乖孙子要走,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
那就好了。
她笑道:“行,奶奶让你爷爷去说。”
李复兴也不拖沓,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
路上,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
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十斤猪肉脯,赚翻了。
放到黑市去卖,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毕竟是不用票的。
回到四合院后,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
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
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刚回到家里,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
“郑奶奶,有窗花就够了,钱你收回去。”李复兴接过窗花,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
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这不行,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实话跟你说吧复兴,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行不?”
原来是还有所求。
“当然没问题,郑奶奶稍等。”
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当做回礼了。
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
“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您要不收下,这窗花我也不要了。”
郑老太太接过鸡蛋,眼眶有些泛红。
这可是雪中送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