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多谢行香姐姐。”沈玉安接过紫衣女子递来的东西,翻开一看,确是账本。
一本行贿的账本。
“知道你今日要出府,原本还苦恼着怎么避过耳目将这东西送给你,没想到你倒是自己个儿来了。”行香掩着嘴偷笑,“怎么?都闹得京城满城风雨了,你们还来这天香酒楼,是重温旧梦?”
“行香姐姐莫要说笑。”沈玉安阻止了行香继续说下去,“庄子里关着的人,你再帮妹妹盯着些。”
“知道了知道了。”行香挥手喊来外头的小厮,“送姑娘出去。”
柳衣扶着沈玉安上马车,眼角余光瞥到街市小巷的角落里,似乎有一个青布蓝衫的家伙一闪而过。
“姑娘——”柳衣出言提醒。
沈玉安安抚性得拍了拍柳衣的手,“不必管他。”
半个时辰后,昭妃所居的昭阳宫中,阿墨带着几封信进来,示意宫中伺候的侍女们都下去。
昭妃懒懒得斜靠在美人榻上,有一下没一下得扇着手中的扇子,“送来的是什么?”
“这几日沈府送出去的信件都在此处,周大人也都看过,无甚奇怪之处,因而都放行了,这里都是周大人抄录的版本。”阿墨将信件递给昭妃。
昭妃本就大字不识几个,看着这簪花小楷更是头疼,摆摆手,“既然周演之看过都没问题,就烧了吧,别来这里碍本宫的眼。”
“是。”阿墨随后又观察了几分昭妃的脸色。
这神情被昭妃见着,知道她有事瞒着自己,“有事说事。”
“是——是皇上。”阿墨咬着下唇,努力斟酌着用词,“今日从倚婵园回来,皇上私下里带着侍卫去了天香酒楼,去——去见——”
“去见谁?如此吞吞吐吐,是不是要本宫把你的舌头拔下来!”昭妃顺手,将手边的簪子掷向阿墨。
阿墨不敢躲,由着那簪子的尖端刺到了自己,“砰——”得一声就跪了下去,“去见了沈玉安。”
“这个贱人!”昭妃大怒,立时便从榻上起身,气得掀翻了一旁的果盘,却在站起来的那一刻,不小心踩到了刚刚洒落在地上的水果。
“呲溜——”一下,伴随着昭妃的一声惨叫,她重重得跌在了地上。
“娘娘!”阿墨慌忙喊人,去请了太医来。
正面见完群臣的谢临寒一听昭妃在昭阳宫中不慎跌倒,忙前去探望。
“皇上!”黎娘躺在寝殿中,长发披散,见着谢临寒,便起身躲到他怀中,“就这样抱着臣妾,好不好?”
“让娘娘在寝殿中跌倒,都怎么伺候的!”谢临寒望着寝殿中跪了一地的宫人,厉声斥责。
“陛下!跟他们没有关系。”黎娘在他的怀中蹭了蹭,“是臣妾自己不小心。”
“娘娘,若不是今日在倚婵园中,沈家姑娘如此羞辱于您,您又怎么会心神不宁。”阿墨跪在底下,眼珠子转了几转,便有了主意。
“住口!”黎娘假模假式阻止阿墨,“陛下面前如此多话,自己去外面领罚。”
阿墨俯身再拜,应了一声,便去领罚。
殿中的人个个都是人精,如何会看不出来是昭妃与阿墨联手给沈玉安挖坑。
如此明显的手段,只是因为谢临寒愿意让沈玉安一早踩进去,她们才有得逞的机会。
“既然沈玉安妄言犯上,令昭妃受伤,那么就传旨去沈府,禁足她半月,什么时候昭妃伤好了,她什么时候出来。”
几个公公忙去传旨。
消息传到沈家。
沈必大怒,却也心疼女儿不敢请家法,数落了几个落井下石的姨娘一顿。
湖心水榭中,沈必看着临窗而立的女儿。
连日来为了营救小舅舅,殚精竭虑,看着都纤细了不少。
做父亲的,如何不心疼?
“安安,陛下并非真正要禁你的足,他想要什么,你心里很清楚。”沈必看着面前的圣旨,叹气。
沈玉安只是静静得站着,望着窗外湖中飞翔的白鸟。
许久之后,她做了决定——
“我要入宫。”
沈必原以为沈玉安想通了,便立刻迎上去,“安安,陛下下旨禁足,还是父亲先入宫禀明陛下,你再——”
“不行。”沈玉安断然拒绝,“必须我自己去。”
“你一旦离开了沈府,就是公然违抗圣旨,你知道后果么!”沈必忙拦着。
沈玉安摇头,“杀不杀我,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父亲心里清楚。”
看沈玉安并没有半分要去低头的样子,沈必更是不解。
“让他知道我是去找他低头的也好,这样,他也不会拦着我出府。”
沈玉安回身走到父亲面前,那一封明黄色的圣旨依旧在书案上放着,本是耀眼无比的颜色,如今看着,却是格外得刺眼。
“女儿换上柳衣的衣服去,谢临寒现下一定派人盯着沈府,他第一时间就会收到消息,黎娘那伙人就算胆子再大,也断然不敢在去往宫城的这段路上动手。”沈玉安盘算好了一切,眼里是坚定的光,“此去定然能够解救舅舅,父亲安心便是。”
“你自小便有主意,此次父亲便由着你去,反正这卫家若是倒了,国公府也就不远了。”沈必摆了摆手,放女儿按着她的心意去做。
朝堂风云诡谲,原本以为国公府将身家性命都压在谢临寒一人身上,待他登上帝位,沈家不光能保全己身还能风风光光更上一层楼。
果然应了那句话,世事无常。
柳衣同沈玉安换了衣服,照着先前盘算好的,在国公府门口演戏。
“姑娘有什么事,就让柳衣去办!姑娘万万不可在此时触犯禁足旨意啊!”
“柳衣”噗通一声便给“沈玉安”跪下。
“沈玉安”只是冷哼了一声,未在说什么,一副负气的样子转身便走。
“柳衣”起身,对着守在外头的侍卫吩咐,“姑娘身体不适,府中的药材不够,命我出门采买,还请放行。”
侍卫们让开了通路,放走了国公府的马车。
消息立刻传回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