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小说 其他类型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小说杨春琼林木完结版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小说杨春琼林木完结版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秋光老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小说杨春琼林木完结版》,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终于天晴了,温度也升上来了。这天春琼还没醒,刘庄头就在院子里叫嚷开了,“苗长大了,苗长大了!”“……”苍天啊!让不让人睡觉了?这苗又不是一天忽然长大的,你不是每天看吗?昨天不是感叹过长得快吗?有必要今天再来一遍?春琼艰难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潦草的收拾了下出门,看到刘庄头站在她房门外院子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手里捧着的玉米苗,生怕它跑了似的。“……”春琼无语望天,“刘伯,您干啥?”“大姑娘,我测量了,油纸大棚里的苗真的长到二十公分了。您竟然真的有办法让种子快速发芽出苗长大!太神奇了!”你这不是都见过两次了吗?怎么还大惊小怪的!春琼偷偷吐槽。刘庄头把眼睛从手上的苗上转到春琼身上,这一瞬间,春琼看到,那张已经浑浊的眼睛此刻亮的照眼。这种眼神大概...

章节试读


终于天晴了,温度也升上来了。

这天春琼还没醒,刘庄头就在院子里叫嚷开了,“苗长大了,苗长大了!”

“……”苍天啊!让不让人睡觉了?这苗又不是一天忽然长大的,你不是每天看吗?昨天不是感叹过长得快吗?有必要今天再来一遍?

春琼艰难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潦草的收拾了下出门,看到刘庄头站在她房门外院子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手里捧着的玉米苗,生怕它跑了似的。

“……”春琼无语望天,“刘伯,您干啥?”

“大姑娘,我测量了,油纸大棚里的苗真的长到二十公分了。您竟然真的有办法让种子快速发芽出苗长大!太神奇了!”

你这不是都见过两次了吗?怎么还大惊小怪的!春琼偷偷吐槽。

刘庄头把眼睛从手上的苗上转到春琼身上,这一瞬间,春琼看到,那张已经浑浊的眼睛此刻亮的照眼。

这种眼神大概就是希望吧!

春琼忍不住露出一个大大地笑脸,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对刘伯说,“刘伯,可以栽苗了。”

若非忽然倒春寒,玉米苗早就移栽完了。倒春寒还是延缓了玉米苗的生长,前几天虽然暖棚里不冷,但一直刮风不停,大棚的屋顶不敢揭开,太阳晒不到。

“好咧。”刘庄头洪亮的应声,小心翼翼的捧着手里的苗往外跑,“我这就去安排。”

“看村里人有闲着的没,多请些人来帮忙。”

她要让更多的人来感受一下这个玉米移栽方法。

如今过去了二十多天,村民们玉米播种在倒春寒前基本都结束,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短暂的农闲。刘庄头四下一吆喝,闲着的都扛着锄头来了,跟杨家挑着竹筐搬苗的佃农碰上。

“这是……包谷苗?”一村民指着佃农的筐惊叫,“我的天,这几月种的,这苗咋长这么大了?”

当时农户们差不多同时播种,中间又经历了倒春寒,如今大部分种子刚发芽,只有一些非常朝阳的地方才有绿芽冒出土,背阴的地方,地里还是光秃秃的。也难怪村民看到近二十厘米高的玉米苗会吃惊了。

村民们一窝蜂围上去,纷纷扒着竹筐看,佃农没法走,干脆把筐放在地上,任他们看个够。

“各位乡亲,这是我主家用新的种植方法试验种出的苗,比我们通常播种的长的快些。如今这些苗要移栽到地里,请大家来帮忙栽苗。”

刘庄头大声咳嗽了几声,将村民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县令大人发现的新方法?”

”是啥样的新方法?”

“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种吗?”

“……”

村民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各位乡亲,请安静一下,听我说。这种方法是杨大人家无意中从书中发现的,这是第一次尝试,能不能成功要看秋季收获。”刘庄头敞着嗓子,跟村民解释,“杨大人一直兢兢业业为县里找出路,新种植方法如果试验成功,会教给大家种的。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开更多的荒地,种植更多的粮食了。”

“太好了,有长这么快的种植方法,就不怕倒春寒了。”村民们摸着绿油油的玉米苗,爱不释手。

就庄头又咳嗽一声,“另外,为了杨大人家能够专注于研究新方法,不被外面打探打扰,甚至一些宵小恶意破坏,还请大家对有新方法的事暂时保密!”

说完刘庄头带着儿子对着村民深深的鞠了一躬。

春琼暂时不打算出面,一切以她爹名头行事,不会引起关注。他们家如今没势力没根基,还是猥琐发育比较好。

“刘庄头是担心被人恶意破坏?”

“我听说当官的会有各种政敌,杨大人肯定也有政敌。”

“对,不光政敌,还有其他敌人。我听说,杨大人家的千金被人退婚了。”

“杨大姑娘不是许配给李副蔚了吗?怎么会退婚?”

“我侄女的侄子在县衙当差,他说李副蔚已经进京城当大官了,李家认为杨姑娘这个七品县里之女配不上李家公子,就退婚了。你当杨姑娘好好的县城不呆,为啥跑这个庄子上了,就是为了躲避县里的闲言碎语。”

村民们的谈话渐渐从保密歪到杨春琼的退婚八卦,大有席地而坐继续深聊的打算。

刘庄头几次想阻止,都插不进话。

坐在屋里的杨春琼暗自感慨,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偏僻的村子,村民八卦的心不会变。

幸好刚才自己没出门,否则不是尴尬了。

但任由他们这么聊下去也不行,春琼犹豫片刻,还是起身出门。

春琼走到院子门口,出声打断议论,“各位乡亲,今天辛苦大家帮忙了。实验苗大概要栽四亩,差不多需要大家一天的时间,大家结束后记得找刘庄头领工钱。”

“不用给工钱,咱们闲着也是闲着,给大人家帮点忙,还要啥工钱?”

“大牛叔,工钱还是要给的,哪能让你们白干活。”春琼笑着回复那个说话的大叔。

大叔摸着脑袋,憨憨地笑,“嘿嘿,杨姑娘认识俺啊。”

“认识,我们家庄子在村里好几年了,咱们也是多年的邻居,怎么会不认识。”

“是啊,大家都是邻居,肯定都互相认识。”胖大婶牛婶子局促地拽着自己的围裙下摆,也搭着腔。

“杨姑娘,李家不是东西,您别伤心,咱们县里青年才俊多的是,杨大人肯定会给您再找个更好的夫君的。”

穿着牡丹大红外衫的大婶,从人群后走到春琼面前。

春琼一看,是王婶子,这十里八乡的媒婆。

春琼笑着点头,虽然自己被退婚的事又被翻出来了,但村民们显然没有什么恶意,她也不在意。

说干就干,刘庄头将人进行分工,去地里挖坑的,搬苗的,栽苗的,覆土的。人多力量大,不到太阳下山,四亩地全部栽完。

育苗池里还剩了上百株苗没地方栽了,春琼想了想,就一家送几株,让村民也栽了试试,满足下他们的好奇心。


望着春琼那明亮的眼眸,林木愈发郁闷,老爷既已不带他,二姑娘又另投他人为师,眼下大姑娘似乎也有弃他而去的迹象。

自己是不是也该去拜个师呢?

……

家中一如既往地静谧安宁,丽清趴在院子里树下的石桌上练字,杨夫人在旁相伴。

“娘,清清,我回来了。”春琼一踏入家门便高声呼喊,她极为喜爱这种岁月安然的氛围。

丽清丢下笔,向春琼跑来,“姐姐,你终于回来了,你不在,清儿练字都没有动力了。”

杨夫人也上下打量闺女,“又下地了吧?黑了些。”

春琼嘿嘿地笑,“这两天太阳大了。清清,你怎么在院子练字,不怕晒黑了?”

“一个人在房间里没意思嘛!”丽清挽着姐姐不松手,“姐,我跟你说,我拜了个很厉害的师父。”

春琼忍着笑看了一眼林木,“有多厉害呀?”

“嗯……”丽清仰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应该够十个林木哥打的。”

“哈哈哈哈……”春琼爆笑,“那确实挺厉害的。林木哥好歹是你第一个师父,小心人家生气了喔。”

丽清似乎也觉得这话有点对不起林木,转过身对林木道,“林木哥,师父说你年纪还小,又靠自学,能到如今身手已经很厉害了。”

说着放开春琼,眼神在院子四周转了转,走近林木,小声道,“林木哥,我感觉师父挺看好你的,你好好求求他,说不定能做我师弟。”

“……”拜师可以有,但是师弟有点不想做,明明他大好多的。

春琼和杨夫人懒得搭理这两人,自顾自进屋,“琼儿,你爹去府城了,若无意外端午会赶回来。林木跟你说了吧,初六食肆这天可否开业?”

“没问题的。我回来的时候已经去看过了,铺子已经装修完了。”

“厨娘用刘婶?”杨夫人见闺女迟迟不安排厨娘,怕她要自己上。

“刘婶要给家里做饭。让徐婶和翠儿来,已经安排好了。”春琼回道,“娘,人还是不够用,我想再买一些人。”

“可以。明天通知牙人再送一批人来。”杨夫人没有意见。

“娘,这次我想去找一些聪明伶俐的乞儿。这批人一部分跟着林木习武,一部分人我来教他们管账。食肆开张,先让柳儿过去管账。”

铺子一旦开起来,肯定不会就这一家,日后都需要人,自己培养的人用起来顺手些。

“郧乡县与外地隔绝,乞丐很少,要找这样的人,只能去外面找了。”杨夫人蹙眉,女儿这是又要出去?

“这批人就去外面找。让林木哥出去一趟吧,顺便去打听下他那两个要投奔的叔伯的情况。”

听到闺女不自己出去后,杨夫人放松下来。

下午丽清习武的时候,春琼见到了老爹找来的高人之一,高人叫杜德伟,四十来岁的年纪,中等身材,面容冷峻,使剑。

见到春琼,丽清保持扎马步的动作未变,对杜德伟道,“师父,这就是我姐姐。”

又叫春琼,“姐,这是我师父。”

春琼过去见礼,杜师傅对她抱了下拳,没有说话。

果然高冷,春琼没多打扰,见礼后就离开了。

接下来几天,春琼一直忙着食肆开业的事,她仿照前世的传单,也做了一批,请巡逻的衙役帮着发。

初四下午,徐婶和翠儿抵达食肆。

初五,春琼早早带着配好的卤料前往食肆,在店内煮制第一锅卤汁。恰逢今日过节,城门口热闹非凡,不时有人进出城,春琼欲借节日的人气,将卤汁的香味先行传播出去。


“我再仔细核算下成本。”

“可是姐,咱们县人不多,就算卖的很便宜,大家也不会天天吃,过了新鲜劲,后期不是赚不了多少钱?”

丽清一直都知道春琼开铺子的初衷的,若是不赚钱,何必折腾呢?

杨县令赞赏地看向小闺女,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就能想得如此长远。

“嗯,清儿说的没错。从一开始,这个铺子就不仅仅只卖卤菜,其实卖卤菜也不需要那么大铺面,在家做好街上支个摊儿就能卖。铺子以卤菜为吸引点,以卖打卤面为主。”

春琼跟家里人解释,“前段时间去安阳、南阳,包括府城,我大概考察了,面食价格都差不多,素的五文,荤的七文。”

“打卤面也是这个味道吗?”丽清问道。

“不是,用不同材料可以煮出来很多口味,晚上我做了大家给大家尝。”

“琼儿,这些都是你在书上看的吗?”杨县令忽然问道。

春琼心里一紧,杨县令这是怀疑她了?是自己最近露出太多异常了吗?春琼神情不变,笑道,“大多是一些游记里三言两语的写的,有些我自己根据游记心里琢磨的。”

杨县令点头,不再多问,起身道,“我去前衙了。”

待他走到门口,春琼忽然想起来,忙叫住,“爹,今天试菜买了很多食材,家里一两顿吃不完,您要不晚上把几位同僚叫过来喝酒?”

杨县令扫了一眼桌子,“这些菜确实适合下酒。你赵伯伯上午跟我一起议事,闻到香味问我好几回,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干啥就没好叫他一起过来用饭。晚上正好请赵伯伯一家喝酒。”

杨夫人将夫君送出门,提醒,“琼儿准备的食材不少,也可以叫上衙役大哥们一起。”

“好。”杨县令替自家夫人整了整发钗,带着林木出门。

如今虽然有新的小厮了,但杨县令还是习惯走哪儿都带着林木,林木不仅能护卫,还是他的得力助手。

母女三人在院子里散步消食,走到东西两院之间的月洞门处,隔壁赵阳正鬼鬼祟祟地伸着脑袋往他们这边张望,看到人过来,才后知后觉的将脑袋往回缩。

丽清几步上前逮住他,“你干嘛偷看我们?”

“哎哟……清妹妹你放开我,我没有偷看,是我娘让我打听你们在做什么好吃的。”

“……”春琼母女三人无语,你娘就让你这样打听啊?

春琼对杨夫人眨眨眼,“娘,正好爹要请赵伯伯喝酒,晚上您也请赵伯母喝酒吧!”

以赵夫人性子,她这会儿肯定就在不远处,春琼故意跟她娘那么说。

果然,听到春琼的话,赵夫人人不见声音先出来了,“那怎么好意思,琼丫头出去一趟是得了什么好事吗?怎么好端端的杨大人要请你赵伯伯吃酒?”

春琼忍不住翻着白眼,什么叫她出去一趟得了好事?这话怎么听的怪怪的?

杨夫人拍拍闺女手臂以示安抚,对已经走到月洞门口的赵夫人道,“也不光请赵师爷。前段时间春耕县衙上下都劳累了,正好琼儿姐妹俩在庄子上折腾了些新吃食,老爷就干脆晚上叫上同僚们一起尝尝新吃食,大家伙儿纯粹是给两个丫头捧场。”

“什么新吃食啊?就是上午闻到的香味儿?”赵夫人略带夸张的猛吸了吸鼻子,“确实香,闻的我连午饭都没吃下去。看来琼丫头和清丫头去庄子上也有好处,小小年纪,就能学到如此手艺,一手茶饭都不差大厨了。”


果不其然,有人顺着香味寻来,春琼令小二告知他们,今日尚在筹备之中,食肆明日开业。

初六清晨,随着一声鞭炮炸响,春琼与丽清携手拉下门口那块覆盖着的红布,“食光里”食肆正式开张营业。

门口围聚了不少瞧热闹的人,大门一开,人群便朝着铺子里蜂拥而入,这两日的宣传成效显著。

春琼站在门口迎宾,见人进的差不多了,就不再进人。

她从柜台后拿出一包牌子,对门口挤着的人道,“各位客官,店面偏小,一次无法容纳那么多人,剩下的人若是想吃面的请在我这儿拿号,之后按叫号顺序进,若是只买卤菜的,可打包带走。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那个飘出来的香味是卤菜的还是那个卤面的?”有人问。

春琼答道:“这是两种不同的吃食,香味亦各有不同。”

于是众人都乖乖排起了队,竟然没有人单买卤菜?春琼很意外,她这卤菜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就很有食欲呀?

众人皆知这是县令千金所开的店铺,因而并无闹事之人。虽有部分人略显不耐烦,却也依旧老老实实地等候着。

趁着众人排队之际,春琼步入隔间,将各类卤菜切成精致小份,装入碟中,又取来牙签,用托盘端着走了出来,沿着队伍依次推荐,“诸位不妨先尝尝这卤菜,待会儿若是喜欢哪种,便可直接点单。”

众人皆被春琼这新颖独特的推广方式所吸引,纷纷拿起牙签,逐个碟子品尝起来。

“此乃何物,这般香甜脆口?”

“凉拌顺风。”

“那这个呢?”

“这是鸭翅,这是鸡翅。”春琼见这人满脸惊喜、极为享受的模样,料想定是遇着吃货了。但见其衣着光鲜亮丽,又指着鸡爪介绍道,“这是凤爪,您也可以尝尝。”

大户人家一般不怎么吃鸡爪鸭爪,多会觉得不干净。那人盯着晶莹剔透的鸡爪纠结了片刻,最终咬牙插起一只丢进嘴里。刹那间,那人眼睛慢慢亮了起来,顾不得说话,又迅速插了一只丢进嘴里。这般模样引得前后的人也忍不住效仿,后面的人不干了,高声嚷道:“前面的人怎么回事?人家只是让尝味,又不是让你吃过瘾,给我们后面的人也尝尝味!”

春琼不再停留,继续往后面去,“各位别急,都能尝到,都能尝到。”

待将托盘里的卤菜试吃完,春琼又回隔间再取一些。此时,她发现店内的食客们正吃得津津有味,对卤菜和面食都赞不绝口,付账离开的客人,连打卤面的汤汁都不曾剩下,出来的客人,一个个抚着肚子,一脸意犹未尽的模样。

伴随着卤汁的浓郁醇厚的香味,春琼端着托盘再次来到队伍前,继续让排队的人试菜。

同仁堂刘掌柜,陈记木材铺掌柜两人站在队伍后面,笑眯眯地看着春琼。

春琼端着托盘上前招呼,“刘掌柜好,陈掌柜好。店面太小,怠慢两位了。”

“没事没事。咱们县里难得见到这么热闹的场景,正好凑凑热闹,晒晒太阳。”刘掌柜笑呵呵地从春琼手上托盘里挑起一小块鸭翅放进嘴里,对陈掌柜道,“有幸提前尝过一次,这味道久久不忘啊!听说杨姑娘要开食肆,我就在期待着了,今天总算能如愿。老陈,快先尝尝味儿解解馋。”

“好。”陈掌柜也拿起牙签。

身边路过从店里出来的客人,两人听到他们对话,“这县令千金小小年纪,没想到如此聪慧,不管是打卤面还是卤菜,味道都堪称一绝,莫说是咱郧乡县,便是府城怕也难寻这般美味。”


套餐价格实惠,让一些舍不得银钱单点卤菜的人,在吃面的同时,也能解解馋。所以套餐一经推出,便在食客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新老顾客纷纷称赞。

而在猪脚打卤面的浓郁醇厚与凤爪打卤面的软糯香辣的鲜明味觉对比之下,让她的食肆逐渐打出名声。

县里最大的两家酒楼知味轩和望江楼,本来并未将春琼这个小铺子放在眼里,但到底耐不住客人时常的问询,最终还是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春琼一个不得罪,以同样的价格每天给两家酒楼供应一定量卤菜,也算是有了一笔固定的收入。

如今食肆每日收入稳定在八九两之间。这对于食肆面积来说,收入很是可观了,但家里人越来越多,开销越来越大,这样的赚钱速度,春琼还是觉得有点太慢了。

初夏的午后,春琼坐在食肆铺子二楼窗口,看着城门口来去的行人,想着赚钱的路子。也不知道同仁堂那边什么情况了,她要的花椒何时能够到位?好几天没见到刘掌柜了。

春琼决定去同仁堂走一趟。

走出铺子,在门口跟一辆马车差点撞上,抬头一看,驾马车竟是大伯的小厮。

“大姑娘,可有撞到您?”石头匆忙拉住缰绳,逼停马车,一面颤抖着问,身上惊出一层冷汗。

“我没事,石头,你怎么进城了?我大伯呢?”没见着大伯身影,春琼撩开马车,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

马车里摆着满满当当的春兰盆栽,连座椅上堆得都是。

“这……是哪里来的?”春琼惊讶的望着马车,嘴巴都忘记闭上,这么一马车,最少也有四五十盆了吧,春兰这么常见了吗?

“大姑娘,这是大爷最近闲来无事在山里挖的。您之前说这花值钱,大爷让给您送来,让您处置。”石头回复春琼。

“……”大伯这是瞌睡来了就给她送枕头呀,她才为赚钱惆怅,大伯就给她送来这么一车名品兰花,这一车得卖好几百两银子吧。

周围渐渐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春琼看着这一马车花发愁,直接卖的话,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更重要的是,这是大伯辛辛苦苦从山里挖的,她不舍得就这么卖了。不卖的话,自己养着,春琼表示压力山大啊,对于花花草草的养殖,她一向只会理论,实践经验为零。

“这么多兰花,杨姑娘是要在食肆里办赏花宴吗?”有看热闹的人好奇的问。

“没有。”她的食肆里能办赏花宴这么文雅的事吗?才子佳人们嗦着面啃着鸡爪一边吟诗作赋?那画面,春琼不敢想。

春琼眼神在人群中扫一圈,没有找到想找的人,果断跳上马车对石头说,“石头,走,去城西槐花巷。”

食肆铺子在城东城门口,去槐花巷差不多要穿过整个县城,好在半下午时分,街上人不多,马车一路畅通无阻,很快来到槐花巷。

春琼让石头将马车停在巷口,自己下马车东看看西瞅瞅,最终在一个门口长着苔藓的窄门前停下敲门。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从里面探出一个满脸皱纹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是杨大姑娘,找老朽何事?”

春琼不得不佩服起自己的知名度,她也没有整天在县里乱窜啊怎么好像县里所有人都认识她?

春琼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前辈好,小女有事想求两位前辈帮忙。”